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公益故事 > 正文

如果有来生还做好事——承明的爱心故事

  “爱,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同事之间的爱,使人的关系更为和谐,企业也因此更有凝聚力。”
  “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能使坏人变好,好人变得更好,直接或间接减少违法犯罪行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家已和我进行过遗体告别,有人说好心人命短,我不后悔,下辈子我还会做一个好心善良的人。”——引自博客《承明个人空间》

  昨日,本报以《最后时刻,我想捐建十所希望小学》为题,报道了深圳东胜电机厂董事长承明身患绝症后再行善举,决定捐建10所希望小学的事迹。报道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不少读者致电本报,希望了解承明先生更多的故事。昨日,本报记者再赴沙井,走近曾经受过他资助的内蒙古女孩儿、多年来和他一道播撒爱心的“爱心一族”同伴、跟他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企业职工……随着众多当事人的讲述,一个一腔真情、满怀爱心、数年如一日播撒大善大爱的鲜活形象渐渐清晰、丰满起来。

率领全厂两千多员工加入“爱心一族”

  承明出身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他15岁去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插队落户,之后又转到安徽工作。1979年移居香港,先后做过石油灌气工、搬运工、送煤气工、送奶工、流水线装配工。1998年,在深圳投资开办了东胜电机厂,经过数年滚动式发展,年产值已达1.8亿元,员工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人。
  说起承明与“爱心一族”的结缘,沙井“爱心一族”协会会长曾柳英至今记忆犹新。她对记者说,那是1998年,承明在沙井开办东胜电机厂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爱心一族”这个跟香港义工组织十分相似的民间公益组织。虽然很感兴趣,但承明还持有几许怀疑:在深圳这样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爱心一族”这样一个只做好事、不图回报的组织会有生命力吗?虽有疑虑,但他对这个爱心组织还是开始关注和接触,最后确信这是一个名副其实且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爱心组织。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做好事的效果也是有限的,而一个组织做好事的效果就不同。“爱心一族”协会的精神不仅仅在于号召人们捐钱捐物、扶弱济困,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点滴爱心行动唤醒社会的良心,引导人心向善,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正是基于这种认识,1998年,承明正式加入“爱心一族”。在他的号召下,全厂1000多名员工也都集体报名加入到爱心团队中来。在爱心一族协会几千名会员中,承明是惟一的一位香港老板;在“爱心一族”的几家团体会员中,东胜电机厂也是惟一的一家港资企业。鉴于承明的突出贡献,2002年,他被聘为“爱心一族”名誉会长兼总干事。
  东胜电机厂全体员工加入爱心一族协会后,工厂的劳资关系更融洽了,员工们更关心他人和社会了,他们还给工厂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在当年深圳市企业评价协会的评估中,东胜电机厂被评为全市300家最具成长性的企业之一。
  东胜电机厂门前100多米长的万安路,路上总有丢弃的饭菜、垃圾。员工们加入爱心一族协会后,每天早晚自发头戴义工小黄帽,轮流去清扫,而且还举着自制的公益宣传牌宣传卫生公约。这以后,东胜电机厂门前的道路成了一条公认的文明卫生路。

先后资助全国各地259名困难学生

  曾祥娟,东胜电机厂一名普通职员。当记者问起她为何从遥远的内蒙古林西县来到深圳打工时,这名文静的女孩儿回答:“我是在承叔叔的资助下才完成学业的,我来东胜厂工作,就是为了报答承叔叔的恩情。我妹妹现在也在沙井读书,也是承叔叔资助的。”一个深圳老板,为何要资助内蒙古的两个姐妹呢?这就不得不提及承明的“内蒙情结”。
  1969年初,正在读初中的15岁的承明作为最早的一批知青,来到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插队落户。他回忆说,那时林西县的环境十分艰苦,他在那里整整生活了4年,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当时,他们知青点共有7名知青,遇到荒年,每个人一天的口粮只有二两小米,他们经常饿得发慌。在干旱的时候,没有水喝。干渴到极点时,他们曾趴在地上喝过马蹄印内的马尿。
  令他难以忘怀的是,在内蒙古插队的日子里,承明等知青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关心和帮助。生活的艰难令承明和他的同伴们长期营养不足,而善良的老乡们时不时塞给他们一些自己家中用以换取灯油的鸡蛋、鸭蛋。此事令承明刻骨铭心,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内蒙情结”。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创业成功后,承明决定回报那些好心的房东,回报内蒙古那些关心过他的父老乡亲,关心、帮助那里的困难群众。
  2002年初,已经担任“爱心一族”协会总干事的承明在电视上看到内蒙古发生罕见雪灾,大量牛羊死亡,房屋倒塌,灾情严重。他心急如焚:那可是自己插队4年的地方啊,那里的人们曾经关心、帮助过他,自己岂能无动于衷,坐视不管?他马上找到曾柳英会长,表达了要帮助那里的灾民的强烈愿望。曾柳英会长非常感动,立即与深圳市红十字会联系,两家单位联合举行了“雪中送情、春满人间”募捐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其中,承明先生一人就捐出几万元善款。
  在惦记和关心遭受罕见雪灾、灾情非常严重的内蒙古灾民的同时,他还惦记着那里的辍学儿童。9月10日,承明抛下繁忙的商务,以爱心一族协会的名义,去内蒙古林西县进行了为期12天的实地考察。他的这次内蒙之行,以他自己的名义,帮助了46名面临辍学、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重返校园。之后,他又资助了不少困难家庭的学生。
  至今,他共承担了内蒙古、贵州等贫困地区259名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在这批受资助的学生当中,就有当年曾经往他怀里塞过鸡蛋、鸭蛋的那位老乡的两个孙女,即曾祥娟、曾祥娜姐妹。

爱心献给贵州茶花村的孩子们

  在贵州赫章县的大山深处,有一个村庄,叫茶花村。那里的苗民住在岩石上,泥土砌的房子里只有几块木板,这就是床。那里没有电,不通公路,村民大部分是文盲。
  一个叫易茗的来自广东省梅州市的女青年,今年5月志愿到那里去支教。那里共有50多名学生,分在两间教室里上课。所有的教师,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教青年。学生没有文具,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没有。易茗想购置一些教学设备,但是因为没有钱,她十分苦恼。12月7日,易茗在网上撰文,希望爱心人士伸出爱心之手,拯救“深度饥渴”的茶花村以及茶花村的孩子们。
  当天,承明流着眼泪读完了这篇网文。他的心被这篇文章抓扯着,非常担心那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他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当天,承明就通过网络,联系上了易茗,表达了想要帮助那些孩子的愿望。
  第二天,承明就汇出了首期爱心款2万元。通过银行卡,易茗收到了承明的捐款,她非常感动。当得知这位捐款人是一位绝症病人时,她为其精神深深打动,并表示要到深圳,亲眼见一见这位“爱心老板”。
  12月18日,易茗和也在茶花村支教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黄大维一同来到深圳,见到了这位爱心人士。承明表示,他想在有生之年,尽最大的力量帮助茶花村的孩子们,让茶花村的孩子走出贫穷、愚昧。易茗和黄大维见过承明后,非常激动,在回贵州的路上,他们一直在为承明祝福,并表示要将承明的故事传遍茶花村。

通过“生命博客”传播爱心

  至今,承明仍然挚爱着文学。在身患绝症,病魔随时都可能夺去他生命的情况下,生性乐观的他以博客这种方式,将自己追求生命的心境、与病魔搏斗的精神、关爱社会的理想,向社会传播。
  从去年起,承明的“生命博客”由“上海知青网”开始,在网络世界传播,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他的博客《承明个人空间》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对他个人事迹的介绍,也有他对生命、对关爱事业的思考,等等。承明的博客,彰显的是爱与关怀的精神,体现的是有限生命的价值,凸现的是战胜病魔和困难的勇气。比如《做好事也是事业》、《爱心心语》、《爱心不求报答》等文章。
  《承明个人空间》透出的是承明爱心人生的轨迹、爱心人生的独特见解:
  “爱,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同事之间的爱,使人的关系更为和谐,企业也因此更有凝聚力。”
  “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能使坏人变好,好人变得更好,直接或间接减少违法犯罪行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承明厂里有个中层干部犯了重大错误,承明为此事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如果简单地将这名中层干部炒“鱿鱼”,那挺简单,也能在厂里起到警示作用。但是,此人有可能从此破罐子破摔,说不定还会被坏人利用,铤而走险,干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来。所以,他最终决定继续留用此人,宽厚对他,用“爱心改造”的方式,让他在厂里重新站立起来。结果,这名中层干部大为感动,不仅工作做得好,也成了爱心一族协会会员,积极参加爱心活动。
  承明认为,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人,往往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认命的人,一种是自强不息的人,一种是有报复社会倾向的人。这三种人中,后一种只占极少数。献出爱心也就是为了减少具有报复社会倾向的人。
  承明说,人活着就是在为别人奉献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价值。小时候读书是为父母、老师,长大后工作是为了爱人,后来是为孩子,办企业就是为家人、员工和社会。爱心付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认为恰当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心。在精神层面上,爱心的付出与贫富无关。而且在他的心目中,“人生最大的满足是付出爱心的过程,而不是贪图回报,所以说付出而不求报答才叫爱心。”
  承明献出的正是这种不求回报的爱,所以他的爱才最纯粹。

“让我在生命的晚秋建成10所希望小学”

  “大家已和我进行过遗体告别,有人说好心人命短,我不后悔,下辈子我还会做一个好心善良的人。”承明,这位上海老三届知青,在生命最后时刻在博客里写下了这样的话。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承明帮助过无数人。如今,承明最担心的就是来不及继续帮助人。
  去年年初,承明不幸被查出患有神经内分泌未分化小细胞肠癌,这是癌症中最恶劣的一种。医学记录告诉他:患此病的人余下的平均寿命不超过11个月。而且,医学记录上标明,此种病的3年生存率为零,也就是说,患了此病的人,还没有谁能活过3年的。无疑,命运向他下达了“死亡通知书”
  但承明不是一个等待死亡的人。病情被确认后,他从银行卡里取出26万元现金,与贵州毕节地区纳雍县相关部门联系捐建希望小学的事。不久,承明捐建的贵州毕节地区纳雍县猪场乡“承明希望小学”破土动工,9月1日学校建成使用,150名贫困地区学生走进新教室。
  贵州“承明希望小学”建成时,承明的病情相当严重,医生因为怕影响他的身体,本来不让他跋山涉水去贵州剪彩。但是,他心里牵挂着那里的孩子,他希望到现场亲眼见到那些天真活泼的学生走进崭新教室的喜悦和幸福,所以向医生请假,开始了难忘的贵州之行。乘飞机抵达贵阳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到毕节地区,又坐6个小时的汽车到达纳雍县,然后再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达了猪场乡,到了群山环抱的“承明希望小学”。一路颠簸,十分辛苦,但病中的承明并不后悔。
  “起初我设想的是建100所希望小学,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太宏大了。但我希望生命延长,让我在这生命的晚秋,建成10所希望小学。不管那时候我是否还在世上,只要学校建起来了,我这一生也就没有遗憾了。”承明平静地说。

工厂设立“爱心基金”帮助困难员工

  2004年9月,一名来自四川的员工在沙井市民广场被一辆摩托车撞倒,致脑骨裂伤,伤势严重,需要大笔钱治疗,而肇事的摩托车驾驶员已逃之夭夭。面对这种情况,承明在工厂发起了爱心捐助活动,员工们踊跃捐款,挽救这名工友的生命。而第一个捐款的人,就是承明。
  此事之后,承明决定在自己的工厂设立“爱心基金”,以帮助更多的员工。他带头为“爱心基金”捐了款。
  至今,这笔“爱心基金”已帮助近20名员工渡过难关。
  说起自己的老板,来自江西的员工罗红梅不禁眼圈发红。罗红梅说,她从小没了父母,由养父带大,小小年纪就上街做起卖花女。后来,她来到深圳,到了承明的工厂。2005年春节前,她在大街上遇到劫匪,被抢去200元现金,劫匪还将她拖了10多米远。她伤痕累累,腿部骨折。得知情况后,承明立即派人将其送到医院抢救,并且为她发起了爱心捐助活动,给她募捐到2000元医疗费。同时,从“爱心基金”里拿出钱来帮助她治疗。承明不仅向她捐了款,还到医院看望她,并派几名员工在医院陪护。3个月后,她伤好出院,第一件事就是将工友们捐给她的2000元钱捐给了“爱心基金”。当时,承明劝她将这笔钱留下来,买营养品吃。但她执意要捐出这笔爱心款,并且哭着求承明:“我是个受到大家帮助的人,就让我献出这份爱心吧!”承明退了一步,同意她象征性捐一点款。结果,她仍捐出了1200元钱。
  目前,这名由卖花女成长起来的优秀女工,成了向“爱心基金”捐款最多的人。

员工自制千纸鹤寄托真情祝福承明早日康复

  作为一位工作繁忙的企业老板,承明为什么要参加爱心活动?向社会奉献爱心究竟能得到什么回报?对于这样一个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事情,承明只是淡淡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有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通过帮助别人,自己的心灵会得到净化,精神会得以升华。奉献是不求回报的,得到真情是世界上最好的回报。
  因为在生活的底层挣扎过,饱尝了生活的苦难,也真真切切感受过来自各方面的关心、支持,所以承明说他从不敢忘本,不能忘恩,而要回报社会。
  承明身患绝症后,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到香港专心治疗。去年9月20日,承明在香港进行了手术,于当月底回了一次工厂。
  员工们得知承明要回工厂,都提前来到厂门前,挥动着鲜花,迎接他,在他到来时不停地呼叫:“承董,欢迎您回来!”
  承明住院治疗期间,员工们自发折了千纸鹤,托人送到他的病房,祝愿他早日恢复健康。他们还自发制作贺卡,贴上自己的照片,写上祝福的话语,送到他的病房,祝愿他早日恢复健康。
  看到这些,承明感动得泪流满面。
  承明将这些他认为最宝贵的礼物堆放在病房里,这些饱含真情的珍贵礼物也感动了医护人员。
  当有人问承明,做那么多好事究竟图什么时,他会将这些情况讲给对方听,并说:“这就叫回报。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回报更有价值呢?!”

我要捐赠

团结互助、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公益网为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善良高尚的人们提供捐赠和救助平台

在线捐赠:
  • 捐赠帐号:3700020119200066754
  • 开 户 行:中国工商银行南大街支行
  • 帐 户 名:陕西省社会公益基金会
陕ICP备07011217号
版权所有 2006-2017中国社会公益网 陕西省社会公益基金会